阿里千问对决谷歌Gemini,AI助手赛道上演巅峰对决
在2025年11月24日这个关键时间节点,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度。从国际巨头到国内企业,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,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产业格局和用户体验。
一、科研智能体突破:OmniScient引领人才培养新范式
在11月23日开幕的2025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家大会上,全球首个助力科研人才全流程培养的科研智能体系统OmniScient正式发布。这一突破性系统具备多项核心能力:可解析海量科学文献与产业前沿报告,帮助研究者建立“以终为始”的思维;能捕捉跨学科科学网络的动态脉动,促进跨领域知识迁移与创新融合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在大会开幕式上透露,他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打了个赌,认为5年内人工智能一定会解决数学领域的一项世界十大难题,展现了AI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。
该系统打造的“数字科研伙伴”可提供7×24小时的智能反馈与思想共振,并支持构建多学科虚拟学术社群,标志着科研教育正式从“人力驱动”迈入“人机协同、碳硅融合”的新阶段。
前沿科技突破榜单亮点
- DeepSeek-R1-Zero:证明在不依赖人类推理示例的情况下,强化学习可自发在语言模型中产生自省、验证和策略调整能力
- OpenAI的o1系列:通过基于强化学习的后训练,使模型在测试阶段采用搜索策略,能够为更困难的问题分配更多计算资源
- 化学领域突破:固态电池在汽车原型中实现18分钟快充,实现1万小时稳定间歇式碱性海水制氢
二、AI助手生态竞争:阿里蚂蚁对阵国际巨头
上周AI助手赛道热闹非凡,海外谷歌Gemini 3 Pro刷屏的同时,国内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也密集出牌,形成了中外企业同台竞技的精彩局面。
阿里千问APP
11月17日,阿里巴巴官宣千问APP正式开启公测。这款个人助手产品明确对标ChatGPT,搭载了阿里最强的Qwen3-Max模型,被定义为阿里AI原生应用的C端入口。
千问团队透露,当下国内还没有一款DAU破亿的国民级AI应用,千问此时入局不晚。产品上线仅两天就成功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第三位。
蚂蚁灵光助手
蚂蚁集团正式发布“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”,由蚂蚁集团CTO何征宇直接负责。灵光是首个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的AI助手,支持3D数字模型、音频、图标、动画、地图等全模态的信息输出。
马云对灵光提出了“冲一下,冲个第一”的期待,产品上线四天突破百万下载,远超预期的20万用户目标。
国内AI应用市场格局
| 应用名称 | 月活跃用户 | 核心特点 |
|---|---|---|
| 豆包 | 1.72亿 | 社交平台起家,用户规模领先 |
| DeepSeek | 1.45亿 | 通过奇袭教育市场用户量大增 |
| 元宝 | 位居第三 | 凶猛投流入局 |
三、Gemini 3 Pro技术解析:领先但未形成代差
谷歌Gemini 3 Pro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热议,在各类评测中几乎“霸榜”,但国内一支资深AI编程团队指出,该模型并未实现“断代”差距,其领先大约为0.3到0.5代。
该团队使用Gemini 3 Pro后发现,其在前端编程能力上表现优于Claude 4.5、GPT-5.1和Grok 4.1。相比其他模型生成的前端代码通常较为简单,Gemini 3 Pro生成的代码具有一定复杂度,且前端页面效果和动画视觉表现达到接近8分的水平。
“Gemini 3 Pro在前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,至少超过领头羊Claude半个身位,是不小的突破。但在后端的逻辑仍不足,整体仍以单页或多个单页为主,未能突破更多复杂的后端结构。”团队专家如此评价。
针对业界关注的大量程序员将被替代之说,团队认为,目前Gemini 3 Pro整体代码生成复杂度仍不足,需要不少人工辅助,因此AI编程仍处于“人机共存”阶段。
四、具身智能迎来量产元年:出货量超万台
在智源研究院举办的2025具身智能开放日活动中,多位业内人士释放出重要信号:2025年是具身智能各种意义上加速起跑的一年,集中呈现出“资源虹吸、技术涌现、量产落地”等多重特征。
智元机器人合伙人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直言,具身智能正从资本、人才等多维度持续虹吸各行业核心资源,成为资源聚合的关键赛道。数据显示,10月具身智能机器人及核心技术领域披露融资事件已达33起。
具身机器人落地场景分析
- 教育、展厅讲解接待场景:目前出货较多,落地表现相对稳定
- 工厂场景:仍面临诸多挑战,例如机器人需每1-2小时充电一次,难以匹配工厂连续作业的需求
- 电力行业应用:已尝试将具身机器人落地变电站倒闸操作、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等场景
- 家庭服务场景:中国移动已在16个城市试点消费级机器狗进家庭
因时机器人创始人&CEO蔡颖鹏透露,今年全行业机器人本体与灵巧手单品出货量预计均已超万台,规模超过去数十年累计总量,成为行业重要起点。
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判断,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优化,工业场景的落地推进速度将相对更快,家庭场景落地则尚需时日,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至少五到十年起。
五、AI硬件创新:智能眼镜成为新焦点
在AI应用生态蓬勃发展的同时,AI硬件也迎来创新浪潮。夸克AI眼镜将在本周正式发布,这是阿里推出的首款AI眼镜,带双目显示,普通用户售价3999元,88VIP享有专属优惠。
这一趋势与字节、小米等头部厂商加码智能硬件的战略不谋而合,智能硬件与多模态大模型的结合大势所趋,终端设备与应用场景有望迭代升级。
未来展望:人机协同开启新纪元
从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家大会的科研突破,到中外企业在AI助手赛道的激烈竞逐,再到具身智能的量产落地,2025年末的AI领域呈现出多元化、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的观点代表了行业共识:“通过了图灵测试只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新的开始,远不是终结。下面70年会是人工智能更令人激动的时代!”在技术与应用的双轮驱动下,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产业格局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随着阿里千问、蚂蚁灵光等国产AI助手的崛起,以及在全球AI模型领域的持续创新,中国正在全球人工智能舞台上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,与世界顶级技术同台竞技,共同推动智能时代向前发展。
关键词:人工智能 AI助手 Gemini 千问 具身智能
参考文献:
- 澎湃新闻 – https://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32029185
-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– https://kw.beijing.gov.cn/xwdt/kcyx/kcyxkchd/202511/t20251124_4298065.html
- 国研网 – https://d.drcnet.com.cn/?chnid=7313&leafid=29147&docid=8087185&uid=4303&version=szjj
- 同花顺iNews – http://field.10jqka.com.cn/20251124/c672680013.shtml
- 中国新闻网 – http://www.chinanews.com.cn/cj/shipin/2025/11-24/news1035758.shtml






















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872